ESG到底是什么?一文了解ESG
来源: 企业责任更新时间: 2024-08-05
在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之下,ESG成为近两年的热门话题。ESG是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Environment 环境,Social 社会,Governance 治理。

来源:网络
Environment 环境
企业在环境方面的表现体现在其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负面环境影响以及可以促进的正面影响,企业应该识别这些影响,并采取措施最小化负面影响以及积极贡献正面的影响。常见的环境方面的指标:
? 防止全球气候灾害的碳减排目标
? 污水排放、废气排放指标
? 化学品使用、废弃物管理等
? 物料回收与再利用
? 单位产值的能效、碳排放强度
? 水资源使用

在中央的两轮环保督察之后,许多企业的环境违行为得到了改善,在近些年的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系列行动下,中国整体的生态环境也有了显著提升。企业的环境问题过去的关注主要在制造型企业,因为制造型企业生产与运营国产会产生较多的环境影响方面,而随着近几年对全球气候问题的关注,一些非制造型企业的碳排放问题也逐渐提上议事日程,这也把金融业的绿色投资圈了进来。
企业的环境行为也被公众所关注,我们国家也制定了上市公司中重点环境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要求。
中国的双碳目标助推了公众对ESG的认识,但是碳排放并不是企业ESG在环境方面的全部。
Social 社会
在这里,用 “社会” 这个词语翻译social并不是完全准确。在相关的标准或指南里,ESG的social(以及CSR的social)通常包含了企业内部员工、社区以及社会,而员工的权益还包括了职业健康与安全。
? 员工的基本人权:童工、人身自由等
? 合理的工作时间与报酬
? 无歧视
? 健康安全的工作场所
? 对社区与社会的贡献(公益与慈善)

事实上,员工权益才是Social 的基本,是企业ESG策划的重点之一,而一些企业在却往往花更多心思在社会公益与慈善上面,一方面是企业对ESG的理解不足,一方面是对社会的贡献容易被公众知晓以增加企业光环,但这偏离了ESG的本质追求。被誉为中国首善的曹德旺被地产商王健林评论福耀玻璃的员工“12小时制拿6000元” ,意指员工超时加班问题,王健林认为企业第一任务是经营好、第二是关爱员工、再才是公益。而曹德旺怒怼王健林高房价坑害了无数老百姓,无企业社会责任。
目前,许多企业在Social方面还存在不足,制造型企业尤为突出,尤其是一线员工的权益问题,例如职业健康与安全、社保、超时加班、带薪休假、婚育假期、年休假都存在问题,这其中不乏一些上市公司,也有企业通过劳务外包的方式转移自己的合规责任,从而将这些 “不合规问题” 不体现在自己公司的ESG报告里。另一个涉及员工权益的问题就是互联网大厂的996与007问题。
性别歧视(包括对女性应聘者婚育状态等)与年龄歧视是另外一个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不合规重灾区,无论制造型企业还是非制造型企业。甚至一些公司的ESG或CSR岗位上都存在此类歧视性要求,例如某瑞典车企虽然在公开的招聘要求上并没有年龄限制,但却通过猎头筛选35周岁以下员工。
一些上市公司的ESG报告在这部分大谈特谈公司对外的捐赠,却很少披露公司在员工福利待遇、性别平等、员工技能发展方面的信息。虽然,社会责任的世界里没有对错,但是许多中国企业在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方面(甚至是基本合规方面)还任重道远。
社会责任并不是只是公益,事实上,企业社会责任的在Social 范畴里的重心是人,是员工。这也是目前诸多中国企业在国际公认较高的ESG评级上Social 普遍得分较低的原因。
Governance 治理
公司治理方面体现在企业的道德合规经营,包括在防止商业贿赂、治理结构方面的议题:
? 防止商业贿赂的措施
? 公平竞争与反垄断
? 知识产权保护
? 治理结构的多元化
? 供应商的社会责任

商业贿赂,这个话题好像不太方便延伸开来,五千年文明也留下了骨子里的价值观,很难改变。我们从MSCI或者标普对国内的一些上市公司ESG评级不难看出他们对某些企业持不乐观的态度。京东的刘强东曾经说,京东不惜高额的代价来追责那些有商业贿赂的员工,这些年,京东出现商业贿赂的案例呈下降。但是,也有很多企业虽然反感商业贿赂,却往往低调处理这些事件。
在治理这一议题里面不得不提一下治理结构的多元化,近几年在一些大型跨国公司里的董事会成员里,他们都公开了董事成员的国籍、性别等信息以披露其成员的多元化,他们促进了女性领导者或一些亚洲地区的领导者登上国际舞台。
知识产权保护也非常重要,最近小米汽车的一家供应商就因为泄露了汽车部件设计消息而被小米要求100万元的赔偿以及后续改善措施。
在治理这一议题里,供应商社会责任管理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对一些只有研发、设计与销售的公司来说,供应商社会责任就变得尤为重要。
为什么ESG越来越重要
简单来说,企业有关的重要利益相关方里面,投资者、客户(消费者)、与政府对企业ESG表现越来越关注。
投资者(资本市场)的关注
在“体面投资”与“责任投资”的趋势下,以及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倡议下(UN PRI),投资机构与股东更愿意将资金投入给那些在ESG方面表现更好的企业。
而对于投资机构,如何用火眼金星辨别被投资方ESG绩效真假就成了关键。对于偏好ESG的普通投资者,他们可以通过公信力较高的ESG评级报告来选择上市股市的股票。而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如何评价被投资方的ESG已成为当下的讨论议题,这包括透明度与评价方式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证券与基金市场现在也出现了众多的ESG或CSR指数基金,但由于对ESG的认识还不足,这些指数基金存在重大差异。例如国内某CSR基金的重仓股贵州茅台,在MSCI的ESG评级却很低。
资本市场对ESG的关注还体现在交易所对上市公司ESG披露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在港交所与美国上市的企业。当然,上海与深圳的证券交易所也在逐步加强对ESG信息披露的要求。小米IPO之前,就被NGO指出其ESG披露问题方面的违规问题,差点影响了小米的IPO进程。农夫山泉在2021年的ESG报告里,也存在明显对中国劳动法理解错误的地方。这样反映了当下许多公司对ESG以及相关披露的知识储备还不足。
客户(消费者)的关注
对于to C的企业,一方面消费者本身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20世纪末,在媒体与NGO的关注下,消费者对众多时尚品牌在供应链的劳工权益问题出现了担忧,于是耐克、李维斯、沃尔玛等等公司纷纷开展了供应商社会责任合规审核;在媒体爆出富士康血汗工厂问题时,倔强的乔布斯也不得不在NGO的强势攻势下妥协,从2007年开始启动供应商社会责任的工作。
另一方面,随着年轻消费者对环保意识提升与可持续生活态度,产品的环保属性本身可以作为市场营销的卖点。英国的玛莎百货在2009年就曾经宣称3年内实现碳中和目标,这一消息使得玛莎百货在当年活动了很高的营收,虽然玛莎碳中和目标在当时被专业人士质疑技术上的可行性,事实上玛莎百货也遇到了实践的挑战,但这并不影响其大卖。
你如果最近去逛优衣库、Zara这些服装连锁店,你可以留意下他们的某些服装吊牌上标注了再生纤维的使用比例。而前几年对海洋塑料垃圾的关注,众多品牌包括像阿迪达斯、GUCCI、沃尔沃等等公司都推出了利用收集的海洋垃圾制作的产品,一时间,海洋垃圾成了抢手货。
对于to B的企业,企业的ESG驱动力主要来自客户的要求,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汽车行业。例如像大众、宝马、沃尔沃这些车企对供应链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例如麦格纳、德尔福、奥特立夫等也不得不跟进其相关要求。甚至,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已经成为获得业务的必要条件,例如苹果、特斯拉、华为、宜家这些企业,在与供应商正式合作之前都必须通过社会责任的专业审核,而且,这些公司还会对供应商进行定期的评审。
政府的关切
政府是法规与政策的制定者,因此政府的关注也对企业来说也非常重要。近几年中国政府非常鼓励电动汽车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中国的双碳目标以及背后的行动措施,也影响一些重点行业与企业,例如钢铁、化工、能源等行业。随着碳交易市场与CCER的兴起,也促进了绿色金融的发展。对于普通企业,政府在清洁生产、能耗强度方面也提出了要求。实际上,中国政府制定的十四五、十五五碳达峰措施中,降低碳排放强度体现在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还是个人,都是碳减排的参与者。
而对于海外投资与海外市场的企业,当地在ESG领域的法规要求也是企业必须关注的,尤其是一些在理念与实践上与中国存在明显差异的地方,近几年苹果供应商在越南就面临了许多来自工会的挑战。玻璃大王福耀的美国工厂,也在工会、员工健康与安全方面临挑战,奥巴马夫妇投资历时4年完成的纪录片电影《美国工厂》,就是通过对福耀玻璃美国工厂的跟踪记录拍摄的,影片深刻体现了中美企业管理的企业文化、社会责任议题。
海外投资在符合当地环保、职业健康与安全、劳工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也非常重要。政府法规可能对在当地进行销售的产品也存在与产品规格质量之外的特别要求,而这其中大部分与ESG有关,例如欧美法规禁止产品中使用来自冲突地区的矿产、欧洲的REACH、RoHS等指令。近几年,走向海外的新能源公司如晶科、远景等都成立了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
如何评估企业的ESG表现?
如何评估企业的ESG表现是当今的一个难题,在资本市场没有这么高的关切度之前,企业往往更多是自身偏好去实践社会责任。而随着ESG投资热潮的兴起,企业存在包装或通过虚假数据来提升自己的ESG表现,因此对ESG表现透明度带来巨大挑战。
全球范围而言,目前评价企业ESG最具影响力的仍然是已经被并入标普的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 ,它通过向上市公司发出调查问卷,并根据其回复结果来评价企业的ESG得分。DJSI 按照地区、行业等维度优选得分前10%或前20%的上市公司构成DJSI的成分股,例如按照区域的指数通常将该地区评分前20%的上市公司纳入成分股,按照行业的则一般将得分前10%的上市公司纳入成分股。过去,许多企业往往以自己入选DJSI并成为行业leader骄傲,例如在2021年11月12日发布的排名中,西门子得到81分的评分(满分100分),位列工业组中45家公司之首。
另外一个公信力较高的ESG评价为MSCI的ESG评级,它采用从3A到3C的7个等级体系。近几年,国内不同的机构或媒体基于自己的江湖影响力,也搞出了一系列的ESG排名,例如新浪财经、万得等,但最终他们或走向统一。
谁才是ESG评级的权威,这取决于利益方的博弈,或者说谁的江湖地位更高,随着这一话题的火热,这几年帮主地位争夺斗争也愈激烈。会计准则的国际带头大哥IFRS在2020年具有使命感的登场了,他们成立了国际可持续性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ISSB),并计划推出相关的ESG评估标准。他们倡议将企业的ESG评分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呈现。
与ESG评价一样,ESG报告披露也是目前尚未完全统一的战场,最知名也是目前大部分公司采用的ESG披露规则是采用了GRI的报告原则。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独立的国际组织,由美国非政府组织对环境负责经济体联盟(CERES)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发起,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港交所对ESG披露也有相关的要求,他与GRI类似但也稍有差异。就目前在港交所与海外上市的大陆企业来说,ESG报告是必须披露的内容之一。
事实上,大部分国际化的公司在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时候均参考了GRI的要求。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www.hycinema.cn
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简称”技术开发交流中心“)”或 “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的文章,均为本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 邮件:kf@cnitdc.com 或 电话:010-63971438)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或非本单位相关机构)”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概不负任何责任。